close

有一個坊間的說法, 你即使報美金一元給印度人, 他都會嫌貴. 

 

印度就是一個很愛bargin的國家, 什麼事都要討價還價,

 

 嫌麻煩的台商, 情願好好的經營在同種文化語言的大陸,

  

也不願意花時間在印度人身上. 

 

姑且不論他的基礎建設無法做到像大陸一樣的富麗堂華,

 

連全球毛利排行, 印度市場在許多公司裏面也是盡陪末座,

 

逼得許多廠商, 不得已要為印度設計出不一樣的產品

 

以便跟其它區域有所區別. 

 

雖然印度人跟我們有相同類似的地方, 

 

但別以為跟他們的談判方式, 用人際關係就可以解決掉, 

 

他們可以前一秒邀你到家裏吃飯,

 

後一秒講生意時,可以立馬翻臉不認人, 

 

所以,若套用Stuart Diamond的談判技術,

 

把人放在重點上,便會在狡猾的印度人身上跌一大跤.  

 

我在早期資訊相對不足的時代,開發印度市場時, 

 

惟一知道的資訊只是- 水很髒,印度市場很爛價, 

 

但若你想用最低限的價格進入市場,

 

那我覺得還是省省力氣去做別的市場還是比較快一點. 

 

若是老闆的命令呢? 那就得要為五斗米折腰了啊. 

 

但一個原則是,

 

所有的大市場像美,中,巴西及印度不是一個人的戰場

 

而是一個組織的戰場,

 

做印度市場與其說是花時間跟客戶溝通,

 

倒不如說是要花更多時間在跟組織談判說服,

 

如何支持你運作印度市場,

 

另外, 最重要的是在售前談判的部份,

 

如何找到對的銷售夥伴, 對的營銷管道及對的應用市場,

 

這時你並沒有所謂談判講的許多籌碼可以運用,

 

而怎麼做印度市場, 在我看來只有二個方式,

 

有單就兼著做, 千萬別為印度人存貨,

 

沒單若一定要做, 建議要用品牌方式也就是內地說的渠道操作方式,

 

售前談判部份牽涉到許多的市場dig out 技巧,

 

這些更涉及到許多的戰略運用,  

 

但還是一句話,許多的談判戰術用太多只會流於太油,

 

一切的回歸重點是你要懂得你要經營的市場語言,

 

再來求術, 才不會本末倒置.

 

 

 

 

 

 

 

 

 

 

 

 

 

 

 

 

 

 

 

 

 

arrow
arrow

    VickyChan維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